攝影歷程〜14 迎接2014玉山杜鵑

老郭歌頌玉山杜鵑25年,登山早期承續前輩訓示,梅雨跟颱風時段是不出門的,荒廢了17年黃金時期,自從目睹馬利亞文路早春杜鵑,才開始追著杜鵑花期跑,25年不間斷,此輯以比較為優先,請您雅俗共賞之。

A-秀馬山區

A-秀馬山區〜1 攝於秀姑巒山 2008/5/27

梅雨季節的南部山區不好玩,就是號稱穩定的預報,也9點就開始起雲了。2008是豐富繽紛年,全省山區玉山杜鵑大大開放,秀姑巒山更是連綿成片。

A-秀馬山區〜2 攝於秀姑巒山 2009/5/24

盛大開放隔年,生育於貧瘠絕頂高山的玉山杜鵑,沒那麼多養分供給,它要休養發新葉,相對開花數量就減少了,找對前景,還是可有驚艷的。

A-秀馬山區〜3 攝於馬博拉斯山 2008/5/28

此幅類似者曾登動態60-1。2008年可謂盛大空前,我為此而來,有充裕拍攝時間,當然與匆匆路過者有差。

A-秀馬山區〜4 攝於馬博拉斯山 2009/5/26

這就差多了,但還是盡力拍攝中。

B-南湖山區

B-南湖山區〜1 攝於五岩峰 2000/5/25,645底片掃瞄。

五岩峰的杜鵑種名:南湖杜鵑,最特別點是花後新葉的鐵鏽色,鋪天蓋地,連綿一大片,景觀不輸開花期,而且較穩定。14年前的5月中、下旬才是盛花期,現在你那時段去,它就真的只剩〜剩花了。 南湖山區花量最多處成一叢叢,構不成一大片花海。

B-南湖山區〜2 攝於南湖大山主稜頂 2000/5/28,645底片掃瞄。

主稜短短數百公尺,卻精采異常,主稜高高在上,很容易受風寒傷害,那些枯萎者不是花謝,而是冷熱交替下,還沒受粉就謝場了,高處不勝寒呢。

B-南湖山區〜3 攝於下圈谷 2010/5/15,5D2攝。

10年間,花期提早了12天。

C-合歡山區

C-合歡山區〜1 攝於合歡東峰 2012/5/23,5D2攝。

復健中的2012,老郭只能到合歡山區,還得有溫哥陪,否則這年,中上級的花況就缺席了,感謝溫哥。 前景與中景落差不及百,花開約差七天。合歡不愧號稱賞花聖地。

C-合歡山區〜2 攝於合歡東峰 2012/5/24,5D2攝。

近頂。中央與雪山山脈兩邊站,我是高尚的玉山杜鵑。

C-合歡山區〜3 攝於合歡主峰 2012/5/13,5D2攝。

夏日的雲。主峰杜鵑並不輸東峰的。

D-奇萊山區

D-奇萊山區〜1 攝於奇北東3500m支稜 2010/5/16,5D攝。

這檔奇萊東稜倒走時拍的(時間是經過算計的,這裡約3200m,還是過了期,但主北端則剛好,5D記憶卡用完,只能用哈蘇拍),奇萊東稜僅少量紅毛,玉山杜鵑稀少。

D-奇萊山區〜2 攝於奇北3440m三叉路鞍部 2010/5/16,6*6掃描。

趕走了奇萊北會師(朝榮完登百岳)的大夥,咱獨孤老人留宿稜上,慢慢尋覓拍攝。

D-奇萊山區〜3 攝於奇北主北第二崩溝 1996/5/25,哈蘇攝6*6掃描。

古早時代,第一趟奇萊主北專拍玉山杜鵑,同樣,現在您5/25來的話,玉山杜鵑會怨你不懂行情。

E-關山山區

E-關山山區〜1 攝於海諾南山 2005/5/1.nikon-E8400攝。

很早前,高雄廖仔一直通報小關山杜鵑如何如何漂亮,這些關山杜鵑全部為他的話而來,可我一次也沒走到過那裏,配關山的玉山杜鵑多少看吧!

E-關山山區〜2 攝於關山 2009/4/30

這可不是路過,秀基陪我特意而行,可是這土土影像,實在不怎麼樣,一來早了,二來果然2008全省各山杜鵑盛開,現在只能望著果莢想像去年盛況,不過,關山也很夠意思,給我肖想很久的出落(至少已摃龜四趟)。

E-關山山區〜3 攝於關山3500m營地 2009/4/30.5D攝

四天後回程,3500m營地杜鵑花況好一點,仍只是2008年大發年的剩菜而已,不要不信邪,聰明人知所進退。

F-玉山山區

F-玉山山區〜1 攝於玉南三叉峰2010/6/9.G11攝。

這三檔充分說明花開與日照的關係,1與3均處稜上,日照正常,花開時間也正常,第2檔生育西北坡岩壁下,日照較少,就慢了十天才開。山是立體的,豐富了山的多樣與多變。又,這是一個日出,由陽光方向,您可以細讀畫面、花開與陽光 地理的關係。

F-玉山山區〜2 攝於圓峰西北坡 2010/6/8.G11攝

都已六月八號了,這叢杜鵑帶給我無限歡喜。

F-玉山山區〜3 攝於玉南三叉峰 1999/5/24-底片6*4.5掃描。

梅雨季的南部山區,難得有陽光,這雨後初要轉晴的時候,光線最美。 其實,圓峰北坡杜鵑植株相當多的,但我專程來過四趟,都不滿意花的數量。

G-東郡大山山區

G-東郡大山山區〜1 攝於 1992/5/2-底片6*6cm掃描。

東郡大山在那,沒事不要亂。 回憶22年前的這趟東郡之行,老實講,並不是為玉山杜鵑而來,只是趁梅雨還沒到的晴日空檔,帶百岳畫家〝謝江松〞,排11天東郡去回,請伍玉龍來幫忙,當年相當年輕呢!目睹無雙滿稜杜鵑,惜乎都開在山谷,東郡滿山杜鵑,飽含膨大花苞,我來早了,從此滿懷對東郡大山杜鵑的印象,可是,荒遠艱困的大山,哪有那麼容易呢!這是一棵快樂的早春杜鵑,您看,五月了,玉山還積雪呢。

G-東郡大山山區〜2 攝於 1997/1/6-底片6*6cm掃描。

一個終生處心積慮於百岳高山的人,東郡大山西北坡的杜鵑,愛恨情仇可寫一本書呢,前幾年〝阿慶〞有圖為證的說〜全部枯死掉了,徒留嘆息,只好潑張滿坡植株,證明他確實壯觀存在過。 想我那轟轟烈烈的九天十夜的東郡風風雨雨,老郭已盡力了,了無遺憾。

G-郡東山〜3 攝於1992/5/7底片6*6cm掃描。

這趟,我越過東郡,往較低海拔的郡東山,追尋玉山杜鵑足跡。

本篇同步發表在老郭臉書,歡迎來留言交流討論

Author

關於攝影,即不用也不會一些技巧,驚覺自己是登山人而不是攝影者,乃以登山人的眼光與感覺,拍攝當下所見,但為表現質感,我用哈蘇,甚而林好夫;為晨昏光影,我會趕早摸黑,常而紮營山頂;為等待那決定性的一瞬間,我會佇立強風中,堅定的忍受冰霜凍寒;為畫面的構成,看書、看展,摸索觀摩,不斷思考檢討;為時空的淘取,而修練內在美的文學養成。 向高山尋求人文的東西,挑戰將有多高,那裏盡是美麗風景,誘惑你的眼光,啟蒙你的心思,身處大山大水,只管溶入享受吧!放鬆心情,用眼去看,用心去想,心眼契合處,乃無窮天地,用耳去聽,用鼻去聞,綠野清風,都是有味道的,用身體去感覺,豁然開朗處,即是人文最迷人之處。 探索山所帶給的人文哲理,而人文,乃所有稱之為藝術的歸宿,有了再出發的方向,為台灣高山走天涯的行腳是不會停止的。

error: 本站內容為郭英豪版權所有,禁止複製使用!!